一、課堂筆記
前週課程中,我們學習了surfer軟體的操作,而其內建多種的內插演算法,前週作業中選用Kriging、Inverse Distance、Nearest Neighbor 三種內插法作為比較。
如上圖,Kriging、Inverse Distance、Nearest Neighbor三種內插法的結果差異相當大,因此在進行選擇之前,必須先明白使用的類型與應用,否則若選擇不適當的內插法進行演算,差異會相當大,不僅影響結果,也產生對於其他分析應用的誤導。
老師提到,國外不僅此一款坡度計算軟體,例如ArcGIS、Qgis其實都能運算簡單的等高線圖,之所以選用surfer作為教學用途,除了其定價較平易近人外,surfer對於空間資訊的計算更為強大,老師以砂石盜採量為例,可以迅速比較兩日期之間的地形地貌變化,甚至計算兩者之間的差異量,取得砂石遺失量,而不用以人工方式去計算,相當省時省力。
另外,老師更提到,Mosaic方法 (馬賽克),其內容是將多個DEM拚疊在一起,而有著不同的高程,這對於以往我們認知的一個地點一定只有一個高程這個觀念產生了衝突,因為出現了兩個以上的高程,此時作法為,在兩不同高程之圖層之間,取中心線,並使用距離權重方式,愈接近哪層權重愈高。
老師補充了一點,在任何情況下,解析度越高,出現的雜訊值就會越高(相機畫素亦同),因此surfer在處理較高解析度的等高線時,會出現雜訊偏差,雖surfer內建基本的優化程序,但效果仍相當有限。老師提醒,若z軸過小,而x,y很大,會使地形起伏不明顯,要手動將z軸的尺度放大,才能呈現出強調起伏的地形圖。
而本週有大作業,老師說明我們要能將DAT、GRD、contour之間做轉換,更要能進行計算以取得地形變化量(Match),老師也實驗給我們看,發現若將Kriging、Inverse Distance、Nearest Neighbor三種內插法各別相減,可以取得他們個別的差異,而差異多出現於外圍,中心區塊的差異較小,因此做研究的時候,以中心區塊較為準確。
老師補充了一點,在任何情況下,解析度越高,出現的雜訊值就會越高(相機畫素亦同),因此surfer在處理較高解析度的等高線時,會出現雜訊偏差,雖surfer內建基本的優化程序,但效果仍相當有限。老師提醒,若z軸過小,而x,y很大,會使地形起伏不明顯,要手動將z軸的尺度放大,才能呈現出強調起伏的地形圖。
而本週有大作業,老師說明我們要能將DAT、GRD、contour之間做轉換,更要能進行計算以取得地形變化量(Match),老師也實驗給我們看,發現若將Kriging、Inverse Distance、Nearest Neighbor三種內插法各別相減,可以取得他們個別的差異,而差異多出現於外圍,中心區塊的差異較小,因此做研究的時候,以中心區塊較為準確。
二、參考文獻
1.What's New in Surfer 11?
We have compiled a list of some of the top new features in Surfer 11. This list is only a small sampling of the new features added to Surfer 11.
本課程使用的版本為surfer 8,進行網站瀏覽時,發現原來surfer已經進化到11版,因此稍微了解了新版本11中,提供的新功能。空間多元的計算應用一直是surfer的強項,而這也體現於11版之中,官方強調能夠建立流域的地圖,並且允許對其屬性編輯,而其中更內建了強大的編輯工具,另外在一些距離與面積的計算也加強了許多,也解除了以往許多使用上的限制,並且支援更多種解析度的圖資,官方也強調,他們特別加入了類似於gis操作體驗的圖層操作概念,使你的圖層更有組織性更加直覺,對於國際的字體編碼也增加其支援性,提供參考地圖的功能,而出圖物件的設定中,提升客製化的程度,增進檔案之間的兼容性,並且加入了新的座標系統與投影基準面。
透過官方釋出的截圖(請參考下圖),可以看到對於屬性資料的易讀性都相對有了提升。
透過官方釋出的截圖(請參考下圖),可以看到對於屬性資料的易讀性都相對有了提升。
更完整的編輯工具
更直覺的距離測量與面積計算
更友善的圖層操作體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